(今周刊1451)
在中國十一長假的前一周,疫情後一度黯淡無光的中國股市,在外資法人的一片驚嘆聲中,迎來了暌違多年的爆發性成長。
究竟,資本市場對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情緒為何如此火熱?
一劑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強的救市猛藥,又是否得以讓中國經濟擺脫多年的困局,走向復甦的「黎明」?
「曾經有一段時間,外資不怎麼碰我們的資產,但過去這一個星期,我們接到的全球投資者要求進行電話會議、視訊會議的數量,卻急劇上升。」說話的人,名叫陸挺,現任野村證券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。
9月28日,一場於中國北京舉辦的論壇上,曾被彭博社譽為「最準經濟學家」的陸挺表示,過去一個星期,身處市場一線的他,明顯感覺到外資氛圍的變化,「有一種『久旱逢甘露』的感覺,反應非常熱烈。」
陸挺口中外資的「熱烈反應」,來自九月最後一周,中港股市上演的一場「驚奇逆轉秀」。
在中國十一長假的前一周,疫情後一路委靡不振的中國股市,在一片市場驚詫聲中,迎來了罕見的活力。12.8%,這是上證綜合指數在9月23日至27日當周的漲幅,幅度創下2008年11月以來單周新高;再來,17.8%,這是深證成分指數同期的漲幅,寫下1996年4月以來最大單周漲幅紀錄;更猛的是中國創業板指數,單周上漲22.7%,刷新史上最大周漲幅紀錄。
還沒完!10月8日,滬深兩市開盤短短30分鐘,成交額就突破了1.2兆人民幣(約5.5兆新台幣),再次創下歷史紀錄。當日收盤,滬深兩市成交額達3兆人民幣(約13.7兆新台幣);一樣,再度寫下歷史。